中国植物志
因网站整合,本页即将迁移至:www.iplant.cn/info/Thladiantha henryi?t=z
意见建议 请 email: iplant@ibcas.ac.cn
FOC | FLPH | DCP | iPlant | admin    响应时间:0.17秒
皱果赤瓟
Thladiantha henryi Hemsl.
中国植物志>> 第73(1)卷 >> 葫芦科 Cucurbitaceae >> 赤瓟属 Thladiantha

4. 皱果赤瓟(中国高等植物图鉴)

Thladiantha henryi Hemsl. in Journ. Linn. Soc. Bot. 23: 316. 1887; Oliv. in Hook., Ic. Pl. 23. t. 2223. 1892; Harms in Engl., Bot. Jahrb. 29: 603. 1901; Cogn. in Engl., Pflanzenr. 66 (IV. 275. 1.): 47. 1916;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4: 352, 图6117. 1975. ——T. dicryocarpa Hand. -Mazz., Symb. Sin. 7: 1060. 1936.

4a. 皱果赤瓟(原变种) 图版38: 1-4

var. henryi

攀援藤本;根块状,肥大。茎、枝有纵向棱沟,疏被短柔毛,后渐脱落而变近无毛。叶柄细,长4-12厘米,生短柔毛;叶片膜质或薄膜质,宽卵状心形,长8-16厘米,宽7-14厘米,先端急尖或短渐尖,边缘具胼胝质小齿,有时具三角形的不等大锯齿,而顶端具胼胝质小尖头,基部心形,弯缺张开成半圆形,深1-3厘米,宽1-2厘米,基部的一对侧脉沿叶基弯缺向外展开,叶面深绿色,具白色短刚毛,后来刚毛断裂而基部成疣状糙点,因此十分粗糙,叶背浅绿色,被短柔毛。卷须纤细,初时被短柔毛,后来变近无毛,2歧或有时单一。雌雄异株。雄花:6-10多朵花生于花序轴的上端成总状花序,或花序分枝成圆锥花序,花序轴稍粗壮,生短柔毛或近无毛,长5-12厘米;花梗长1-3厘米,疏生短柔毛;花萼筒宽钟形,上部宽5-7毫米,疏生短柔毛,裂片披针形,长1.0-1.2厘米,顶端渐尖,1脉,生短柔毛;花冠黄色,裂片长圆状椭圆形或长圆形,长约2厘米,宽8毫米,先端短渐尖或急尖,5脉,稍生微柔毛;雄蕊5枚,其中4枚两两成对,花丝基部靠合,1枚分离,花丝稍粗壮,长4-5毫米,被短柔毛,花药长圆形,长约4毫米;花丝的基部有3枚黄色、长约2毫米的鳞片状附属物;退化雌蕊缺。雌花单生、双生或3一数朵生于长2-3厘米的总花梗上,花梗生稀疏短柔毛,长2-6厘米,花萼和花冠与雄花同,但均较雄花稍大;退化雄蕊5,棒状,长2.5毫米,被短柔毛,橙黄色,像在雄花中那样,两两成对生,1枚分离;子房长卵形或卵状长圆形,被柔毛,多瘤状突起成皱褶状,基部下延达花梗顶端达0.5厘米,下延部分的边缘有小裂片,花柱短粗,长3-4毫米,顶端分3叉,柱头极膨大,圆肾形,淡黄色,2深裂。果梗稍粗壮,长6-9厘米,果实椭圆形,长5-10厘米,径宽3-4厘米,果皮隆起呈皱褶状,果实基部下延至果梗顶端可达1厘米。种子长卵形,长5-6毫米,宽2-2.5厘米,扁压,顶端稍狭,两面较平滑。花果期6-11月。

产湖北西部、四川东部、陕西南部和湖南西部。生于海拔1150-2000米的山坡林下、路旁或灌丛中。

该种同本亚组的其他两种的显著不同是卷须2歧;子房和果实的基部下延,边缘具不规则裂片,下延部分花时达5毫米,果时可达1厘米。

4b. 喙赤瓟(变种)

var. verrucosa (Cogn.) A. M. Lu et Z. Y. Zhang, 植物研究1 (1-2): 74. 1981. ——T. verrucosa Cogn. ex Oliv. in Hook., Ic. Pl. 23: sub t. 2223. 1892. nom. nud.; Cogn. in Engl., Pflanzenr. 66 (IV. 275. 1): 49. 1916.

该变种与原变种的不同是子房卵球形,长8毫米,径7毫米,基部深内凹但不具裂片和下延,顶端伸长成喙,喙长5毫米。

产四川金佛山和湖南桑植。常生于海拔1100-1800米的山坡林下。

知识共享: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禁止演绎 1986《中国植物志》第73(1)卷 138页 PDF
中国植物志系统位置
扫一扫,在手机上继续查看
logo_frps
版权所有  ©  1959-2004  中国科学院《中国植物志》编委会  科学出版社
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(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)数字植物项目组
京ICP备13006946号-2         我有话要说